草原自然放养大规模养殖牛

草原自然放养大规模养殖牛

更新时间:2024-06-25

描述:

我国少数民族也有慰问耕牛的习俗,称为"献牛王"。贵州的罗甸、安龙等地的布依族,以农历四月初八为牛贺岁。这一天,让牛休息一天,让牛吃糯米饭。仡佬族的牛王节也称"牛神节"、"敬牛王菩萨节"、"祭牛王节",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举行。那一天,人们不再让牛劳动,并用上好的糯米做两个糍粑,分别挂在两个牛角上,然后将牛牵到水边照影子,以此种方式为牛祝寿。在贵州榕江、东江一带的侗族中,每年夏天六月初六举行"洗牛节",届时春耕已结束,人们把牛牵到河边洗澡,并在牛栏旁插几根鸡毛和鸭毛,祈祷耕牛平安健壮。

丧葬在布依族的人生礼俗中,是一个比较隆重的项目,其仪式是转戛,而转戛仪式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砍牛。近人董振藻在《黔中苗乘》中有这样的记载:"亲死,选牛一头或数头,亲戚朋友携鸡来祭,即绕牛而奠之(相传前亲死,分食其肉,今以牛代之)。奠毕,屠牛分食而散。"流行于云南中部、丽江山区的纳西族在丧葬时有跳耗牛的风俗。老人死后,火化取骨,主人在院内燃起火堆,来客围在四周,跳丧葬舞,领舞者唱着挽歌。歌舞毕,众人依次向骨灰跪拜。随后牵来一头牛,提起牛耳,将一碗牛奶灌进去。如果耗牛扬蹄蹦跳,即为好兆;如果不跳,再灌一碗,则认为亡灵不要此牛,就要另换一头再灌,然后捆住此牛的四蹄,请父母双全的健壮男子宰牛。通常先取牛心,再剥皮分肉,将牛心、牛肉献于骨灰袋前,称"生祭"。肉煮熟后再祭一次,称为"熟祭",祭毕埋骨入土。


联系方式

  • 联系人:孙百顺
  • 手机:1829575****
  • 电话:
  • 邮箱:215793932@qq.com
  • 网址:https://xjxsyyzzyhzs.51sqw.com
  • 地址: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北张镇北董村